事关身心健康!多措并举把“课间10分钟”还给小学生

最新信息

事关身心健康!多措并举把“课间10分钟”还给小学生
2023-11-02 12:43:00
北京一名小学生家长韩丽发现,女儿放学回到家,经常第一时间冲进厕所里。韩丽不解地问女儿为什么这么急,女儿告诉她,“课间休息时间太短,没时间在学校里大便。”
  课间10分钟是学生宝贵的放松、游戏时间,但近日,原知名主持人李小萌发微博说,“请把课间十分钟先还给孩子,你以为那是可有可无的十分钟吗”,收到很多家长的同感。
  新华社11月1日报道称,一些地方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除喝水和上厕所外,不能走出教室活动,甚至不能随意离开座位。
  “安静的课间10分钟”早就存在,但近年来,小学入学人数暴增,导致各地教室拥挤、运动场地和开放空间不足,学生课间运动受限,这种状况更加突出。
  令家长不安的是,由于学校管理力量不足,老师甚至主动约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的小学生;教师所无奈的是,工作任务繁杂,难有精力投入课间管理,现实中伤害纠纷频发,责任难以厘清。
  宝贵的课间10分钟,该如何还给孩子?
  校园里变得静悄悄
  课间活动是孩子在校的重要部分,一般课间10分钟被称为“小课间”,孩子们自由活动;每天上午安排一个30分钟左右的“大课间”,学校集体组织做操等活动。
  随着小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小课间数量增加,一个是每天晨读与上午第一节课之间,一个是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与课后服务之间。然而,课间10分钟的休息、游戏却在减少。
  据新华社11月1日报道,由于小课间学生被要求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校园里变得静悄悄。长春市多所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孩子小课间不能去操场玩耍,只能上厕所或在走廊内安静地活动。海口市多所小学安排值日老师在每层楼巡查,严禁学生在走廊追逐玩耍。有的学校还抽选少先队员组建值日团队,对各班学生课间的行为进行计分考核,一旦发现追逐打闹现象,就给班级扣分,考核与文明班级评选直接挂钩。
  11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官方微博发表文章写道,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则视频里,课间10分钟期间,7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这篇文章写道,“10分钟里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甚至不能出教室”,“课间有老师巡查,被发现在走廊上奔跑,要扣班级分”……这些有意无意的做法,让难得的放松只能“见缝插针”,把紧张的学习节奏直接“拉满”。
  这一现象其实由来已久。2019年,75.2%的受访家长表示“安静的课间10分钟”的现象在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普遍存在,其中小学校园中存在的比例为77.2%,高于中学的69.8%。
  据2010年10月的报道,一个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时从窗口伸手接雨水,竟遭到老师批评,并被要求以后下课后不能“乱说乱动”。记者当时调查发现,许多学校为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在课间休息时间索性把小学生关在教室里,除了上厕所,不得出门。
  多年过去,“安静的课间10分钟”的现象依然未改。
  课间活动为何被忽视
  小学生课间户外活动,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教育部等八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
  据新华社11月1日报道,有眼科专家介绍,小课间被“挤占”会导致中小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近视概率增加。
  今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远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校内户外活动达到2小时。
  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与肥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上述新华社报道称,约束孩子课间活动,这种做法会压抑孩子天性、不利于身体发育。
  而天津、成都等地疾控中心的干预活动显示,每天至少开展一次课间10分钟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可改善小学生肥胖相关指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课间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缓解大脑疲劳的重要途径,虽然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但是却是学生休息和运动的重要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短暂的课间休息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消除上一节课的紧张与疲劳,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四肢得到舒展,这既有利于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身心发展。
  课间放松、游戏、运动如此重要,是什么原因让课间的校园里变得静悄悄?
  近年来,小学入学人口暴增。韩丽女儿所在的小学,教室里此前配有储物柜,由于人数增加,只得撤掉储物柜放上桌椅。学生在教室里活动的空间也大大减少。
  南京市一所小学的学生龚瑞琦(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教室外的走廊是学生课间主要的室外活动区域,但走廊较为狭窄,每个班级的走廊区域只能容纳下十几个学生同时游戏。
  龚瑞琦教室不远有一条宽阔走廊,但是在教学楼的边缘。“班主任不允许我们去那边玩,只能在教室门口的走廊,她说在那边如果受伤了没有人知道。如果有谁越过线会被扣分。”她说。
  调研发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直接影响孩子在课间10分钟的安排。“如果下一节课是英语课,同学们就很少会课间出去,而是坐在教室里预习,因为英语老师比较凶,而且经常提问,回答不对要被批评。”韩丽的女儿说。
  相关政策多次强调
  课间10分钟,是小学生们的权利。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也要求,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孙宏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运动需求,要提供有效的政策措施和促进策略,给怕耽误学习时间的中小学生研发一些利用课间10分钟能进行的校园小运动游戏等。
  2006年,为了改善我国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缺乏运动而造成的肥胖和缓解紧张的功课压力,“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了“快乐十分钟”项目,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由各班级组织孩子们每日在教室内外,进行自编自创的体育运动和活泼有趣的健康活动。
  这个项目曾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当前,让老师主动组织学生课间活动,需要突破管理理念的桎梏。
  据新华社11月1日报道,一名小学教师说,一旦学生课间活动时出现磕碰等意外情况,校方不仅需要向家长道歉,还可能涉及经济赔偿。为此,学校干脆强调课间纪律,减少孩子外出活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江苏省一名小学教师严颜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发生磕碰等意外是难免的,为了避免被家长投诉,还是不要参与课间活动。”
  严颜还说,“课间10分钟就是让孩子放松一下,上个厕所,不能太过放任,更不能主动组织去游戏,否则孩子收不了心,影响下节课教学。”
  对于学校规模过大导致空间、资源受限,则需要在办学理念和机制上破解。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要求,中小学校教学楼具有人流量大、课间集散时间短、学生好嬉戏等特点,走廊净宽不应小于条文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宜将走廊适当放宽,以利于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和交往。
  近年来,大规模学校在大中城市日渐增多,有的小学动辄数千名学生。
  “一些巨型学校上下学时成了茫茫人海,家长与学生互找的忙乱拥堵画面,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秩序混乱、学生就学成本增高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些大规模学校出现“安静的课间10分钟”,是因为对学校的治理、管理由于超距而越过有效管理半径,治理成本过高,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降低。
  “学校随着发展水平提升逐渐缩小才能做精做细,适度规模是优质高效的必要前提与特征。”储朝晖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事关身心健康!多措并举把“课间10分钟”还给小学生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