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千园之城” 今年上海再增120座公园 下一个“千园”建在哪里?

最新信息

目标“千园之城” 今年上海再增120座公园 下一个“千园”建在哪里?
2024-02-29 18:11:00
龙年新春,拥有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假山叠瀑的广场公园(静安段)被命名为辅德里公园,这座去年10月1日开放的公园将在今年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游客驿站等设施。
  辅德里公园的前身是2001年建成开放的延中绿地的一部分,原有建设标准和功能无法充分满足市民游客需求,改造后,公园南部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北部为高8米、宽120米的黄石假山和瀑布、水池。
  辅德里公园是上海不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缩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2月29日宣布,今年,上海计划新增城乡公园120座,其中,城市公园20座、口袋公园70座、乡村公园30座,距离“到2025年底公园总数超过1000座”的“千园之城”目标更近了一步。
  今年,包括双子山在内的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将建成,和两年前先一步开放的北区“携手”,实现世博文化公园的全面开园。
第二个“千园”建在哪里?
  2023年,上海新增城乡公园162座,全市各类公园达到832座,其中,城市公园477座、口袋公园265座、乡村公园89座、主题公园1座。今年“新增120座”的目标如果大幅超额完成,甚至可能提前达成“千园之城”的目标。
  “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中的“一带”,即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的环城生态公园带,是当前上海建设公园城市、“千园之城”的“主战场”。
  环城生态公园带是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通俗来讲,就是“一大环”和“五小环”。“一大环”主要由“环上”(98公里外环绿带)、“环内”(楔形绿地)、“环外”(生态间隔带)构成。“五小环”指的是“五个新城”绿环。
  今年,“环内”计划新建楔形绿地150公顷,“环上”预计建成开放8座公园、启动建设10座公园,建成12座外环绿带驿站,新增12公里外环绿道。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上海较早直面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和土地人口环境硬约束。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就遇到了这样的瓶颈,随着新的公园不断增加,可建设空间越来越有限。
  “以串联‘环上公园’的外环绿道为例,今年计划打通的断点就多达17处。”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朱心军介绍,这些断点多为市政道路、河道等打通难度相当大的节点,需要各方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携手攻坚克难。
  就近年的推进经验来看,充分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荒地、单位附属绿地和拆违腾退土地建设公园绿地,是上海突破“千园之城”建设土地资源瓶颈的主要方式。按照“能开尽开、分类指导、安全有序、分批推进”的原则,上海今年将再推进40处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共享。
  朱心军透露,面对到2035年上海公园达到2000座的远期目标,上海市区两级绿化部门已启动“第二个‘千园’建在哪里”的调研,不仅要考虑怎样摆脱土地资源约束,还要考虑公园的品质问题,使其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载体,“达成第一个‘千园’目标并不是结束,反而是更大压力的开始。”
  除了公园建设,上海今年还计划新增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24小时公园想清楚再开
  上海在努力增加公园数量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园的内在品质和管理服务能级,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截至2022年底,上海在册城市公园438座,其中404座延长开放,368座全年延长开放,255座全天开放,新入册的城市公园一律延长开放。到了去年底,上海逾六成城市公园已24小时开放。今年,上海将再推动30座公园成为“24小时公园”。
  “公园延长或全天开放,是一种趋势,但不是‘锦标赛’,不能‘为开而开’,而是要想清楚再开。”朱心军表示,深夜凌晨需要进公园的人有多少、需要哪些管理和服务,以及新增成本有多少、谁来出,这些问题都要事先研究、探讨清楚,尤其要广泛听取属地街镇、社区、周边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综合研判。
  暂不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或必要性不充分的公园,应尊重客观事实,暂缓开放;反之,则应全力支持和推进24小时开放,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
  据透露,上海绿化部门将邀请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对已经或计划24小时开放的公园绿地开展第三方评估,主动帮助这些公园绿地制定或优化“一园一策”,改进不足、解决难处。
  近期,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要求拟实行24小时开放的公园,所属区绿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开放方案,明确属地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24小时开放公园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公园的软硬件能否保障安全,是决定其能否24小时开放最重要的前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副处长杨嘉蓉表示,24小时开放公园应当确保照明、广播、监控、应急呼叫等系统的正常使用,重要区域监控系统要覆盖到位,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有条件的公园可增设安防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安全巡查设备及有荧光显示功能的警示标志等。
  据介绍,一些公园已将监控数据接入属地城运中心,在深夜凌晨时段的公园管理等方面,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能不能玩”“去哪儿玩”将公布
  上海无法依靠城区的无限扩张来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所以,在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注入功能,成为一个突破口。公园是窥见这个变化的一扇窗,“公园+”是具体工具。今年,上海将继续拓展公园绿地的主题功能,聚焦体育、文化、旅游、科普、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
  天气转暖后,公园绿地又将出现“帐篷潮”,对此,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发布新版的帐篷搭设指引,向市民游客公布所有能够搭设帐篷的公园绿地名单,同时明确相关限制和要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希望公园绿地能允许入内搭帐篷、遛狗、轮滑、玩飞盘等,建议公园绿地能够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这些需求其实是很好的‘公园+’切入点,可以帮助公园绿地转型升级、丰富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避免‘千园一面’。”朱心军表示,绿化部门已在排摸上海现有公园绿地资源,最快今年3月将以“正面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能不能玩”“去哪儿玩”,即哪些需求可在对应的公园绿地得到满足。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目标“千园之城” 今年上海再增120座公园 下一个“千园”建在哪里?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